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少年問題與社工處遇
YOUTH PROBLEMS AND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S 
開課學期
95-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陳毓文 
課號
SW2018 
課程識別碼
310 253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211 
備註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5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52youthproblem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探討當今少年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討論解釋影響少年問題產生
之相關因素,以及社會工作領域在處理少年問題時所採用的對策。此外,
也將探討國內相關少年福利政策的意義與對社工實務的影響。本課程將
強調以社會工作的觀點來深入討論上述各項與少年有關的議題或問題、
影響問題形成的因素以及預防和輔導青少年問題相關對策。
本課程係以社會工作系大學部二至四年級學生為主要授課對象,
教材涵蓋國內外相關論述。授課方式則為課堂演講為主,
每週上課三小時。本課亦將配合影片觀賞、實務工作者經驗
分享與個案分析等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學習效能。 

課程目標
學生若修畢此課,,應對當今青少年問題有更具體及正確的認識,
並應具備基本知識來協助青少年面對人生中不同的挑戰。 
課程要求
學生最好能依教學進度預習相關資料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本課程將隨機點名三次,以作為日常表現評分依據。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另約時間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一、林萬億、黃韻如 (2004)。學校輔導團隊工作,台北:五南圖書
出版公司。
二、期刊論文讀本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報告 
40% 
依據以下各項建議擇一主題撰寫之:(長度:10-15頁、1.5行距、字體大小12) 1) 就現今個人所觀察到之國內一少年問題提出現況分析與討論,並探討國內因應此問題的策略,與評估該策略之得失。 2) 若本身曾參與過相關的志願服務(指學生曾任社區中任何少年社會福利機構或學校之志工,有機會與少年以任何形式互動者),針對此經驗撰寫與少年互動之心得,並對目前該機構之服務策略提出一些見解。 3)對自己的青少年期做一番回顧與省思,探討自己在成長歷程中曾面對過的掙扎與挑戰,並思考生命中有哪些阻力與(或)助力使自己成為今天這麼一個人。如果能重新來過,你所期待的青少年生活是如何? 
2. 
期末考 
50% 
以期中報告後的上課範圍進行課堂測驗,以申論題形式為主,目的在瞭解學生對相關文獻的閱讀與課堂內容的學習成效。 
3. 
平日表現 
10% 
出席狀況與課堂參與程度。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8  國定假日停課 
第2週
3/07  第一部分:概論 (2-6週)
課程簡介、少年發展與次文化
Bynum, J. E., & Thompson, W. E. (1996). The youth subculture.Juvenile Delinquency: a sociological approach.(chapter 9).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cales, P. C. (2001). The public image of adolescents. Society, 38(4), 64-70. 
第3週
3/14  瞭解青少年問題、偏差與犯罪行為(錄影帶觀賞:青少年檔案5-6)
陳毓文(2002)。「少年福利服務」(至147頁)。『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呂寶靜主編,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萬億、黃韻如 (2004)。學校輔導團隊工作,第一章:問題學生?學生問題?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第4週
3/21  冒險輔導初體驗(邀請都市人基金會帶領) 
第5週
3/28  與少年福利相關之法源依據
賴月蜜(2003)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合併修法之歷程與爭議–民間團體推動修法之經驗〉,《社區發展季刊》,103,50-65。
曾華源、郭靜晃(2003)。〈對新版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的分析與批判–一部與少年現實需求有差距的法規〉,《社區發展季刊》,103,90-103。
陳玫伶 (2006)。<當前少年福利關切的對象與內涵>,《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0,207-222。
* 對此議題有興趣的同學可參閱《社區發展季刊》第103全期。 
第6週
4/04  少年政策與倡議工作
實務工作者(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葉大華秘書長)經驗分享 
第7週
4/11  第二部分:常見之議題與對應的服務方案(7-13週)
性取向議題
Harrison, T. W. (2003). Adolescent homosexuality and concerns regarding disclosure.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3(3), 107-112.
Morrow, D. R. (2004).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gay, lesbian, bisexual, and transgender adolescents. Families in Society, 85(1), 91-99. 
第8週
4/18  自殺與自殘
歐素汝、余漢儀 (1997)。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青少年自殺意念發展初探」,『政大社會學報』,147-180。
陳毓文(2000)。〈他們想說什麼?青少年自傷行為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4(2),127-178。 
第9週
4/25  性行為、未婚懷孕與性交易(繳交期中報告)
Kegler, M., Rodine, S., Marshall, L., Oman, R., & McLeroy, K. (2003). An asset-based youth development model for preventing teen pregnancy: Illustrations from the HEART of OKC project. Health Education, 103(3), 131-144.
許雅惠 (2002)〈漸趨模糊的界線–不幸少女身分建構與新型態色情交易對兒少性交易防制工作的挑戰〉,《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6(2),175-222。 
第10週
5/02  物質濫用
林萬億、黃韻如 (2004)。學校輔導團隊工作,第十一章:物質濫用學生的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第11週
5/09  暴力傷害
林萬億、黃韻如 (2004)。學校輔導團隊工作,第八章:受家庭暴力、性侵害與性交易的學生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萬億、黃韻如 (2004)。學校輔導團隊工作,第十章:校園暴力行為輔導工作,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第12週
5/16  少年犯罪與社工處遇
陳毓文 (2001)。「以社會工作的角度來看少年犯罪之預防與處遇」,『月旦法學雜誌』,74:85-95。
葉玉如、徐秀慧 (2004) 。 「以社政與司法合作處遇少年個案探討轉向制度-以高雄市為例」,發表於中華民國觀護協會主辦「兒童及少年審前轉向與安置輔導實務研討會」,台北市:民國93年9月1日。 
第13週
5/23  中輟議題(實務工作者經驗分享)
林萬億、黃韻如 (2004)。學校輔導團隊工作,第五章:中途輟學學生的輔導,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第14週
5/30  第三部分:處遇原則與策略
相關實務理論與少年個案會談技巧
課堂講義 
第15週
6/06  預防性工作
張怡芬 (2001) 。《台北市少年外展社會工作實務模式之研究》,(5-17頁;25-28頁;104-127頁)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第16週
6/13  安置服務
陳毓文 (2004) 。 國內少年接受安置服務之現況分析,「台灣的社會福利發展:全球化vs.在地化」學術與實務研討會,社會工作專業協會主辦。